沪江大学建校初期,施行“自由教育”,后以文、理、商三科著称于世,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、工商界和实业界的杰出人才。冯亦代在沪江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,却成为中国著名翻译家、散文家,这与沪江校园里浓厚的自由教育氛围密切相关,也与他一生的挚爱郑安娜密不可分。
冯亦代(1913—2005),翻译家、散文家。原名贻德,曾用笔名楼风、冯之安、冽溧、马谷、公孙仲jinnian金年会官网子等。1913年11月13日出生于杭州。其父曾东渡日本,学铁道工程专业。母亲在上海务本女校和爱国女校教书,生下冯亦代后因病去世。他由祖母抚养长大。
1926年,冯亦代进入杭州安定中学读初中。受创造社文学运动的影响爱好文艺,与同学自费出版《磷光》文艺期刊,还为杭州报纸副刊写稿,协助副刊编辑。
1929年,冯亦入知名教会学校惠兰中学读高中。美国老师埃德加教英文,读本有查理·兰姆编的《莎士比亚故事集》,他沉湎其中,每次测验都名列前茅。冯亦代担任《惠兰》校刊社的总编辑,发表了《雨天》《陶醉》《诗人》《孤寂》等多首诗歌。九一八事变爆发后,冯亦代投入爱国救亡运动,负责杭州学生联合会的宣传工作,还作为学生代表先后两次去南京请愿。1932年,冯亦入沪江大学工商管理系。上海作为近代中国工商业枢纽,沪江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就业好、薪水高,但他的志趣在文学,对工商管理兴致索然。“我是个既不懒惰又不勤奋的学生,一心只想将来当个作家,所以对不合脾胃的什么银行学、政府会计等功课一概采取一个随遇而安的态度。”冯亦代选修了英美文学、新闻学等课程,广泛涉猎英美文学名著。课余,他组织剧社活动和话剧演出,成立文学团体,编辑英文报,担任国剧社文书,成为学校文艺活动骨干。
大学期间,冯亦代就显现出卓越的翻译和文学才华。他翻译了英国著名散文家爱·维·卢卡斯的《达佛雷镇》《完善的假日》,法国作家罗伯尔的《九月之玫瑰》,英国作家里昂·美立克的《欢歌中的悲剧》和克利孚德·白克斯的《怪癖的人》,等等;还在《沪江大学月刊》《沪大文学》上发表了《论自杀》《江头小呗》《秋天及其他》《在微雨中及其他》等文章。
冯亦代读大二时,与他一生挚爱郑安娜一见钟情。当时沪江英文剧社正上演莎士比亚的《仲夏夜之梦》,他一眼就被台上的郑安娜所吸引:“在沪江大学校园东北角的露天剧场里,同学们正在上演莎士比亚的《仲夏夜之梦》。我为那个演小精灵迫克的淘气行动,和她说的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所吸引住了。她娇小的身材,加上她诗一样的语言,柔和的声调,似乎是天生要我去爱的人。”
郑安娜也就读于工商管理系,冯亦代一心想早点结识她:“我坐在课室的最后一排,末一批到课堂,首一批冲出教室,但是自从发现她之后,我注意到自己变了。女同学一贯坐在前排,我就早早到教室坐在前排的后面,下课时也慢慢走出教室,有时运气碰巧坐在她的位子后面,或是一块挤出课堂,我总没话找话和她谈几句,慢慢我们熟起来了。”这份情感在美丽的沪江园中格外浪漫美好。两人开始通信,起初隔两三天一封,后来每天一封。再以后就经常在花木扶疏的校园里聊天,沿着长长的江堤散步,海阔天空无所不谈,两人相见恨晚,谈得最多的还是文学巨著。
1936年,冯亦代从沪江大学毕业,选择到中国保险公司工作。1938年2月,公司派他到香港办事处工作。在香港,冯亦代参加了进步组织国际新闻社及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,与戴望舒、叶君健、徐迟等人创办英文刊物《中国作家》,与郁风、叶浅予等人发起出版《耕耘》,与沈镛发起出版《电影与戏剧》。1939年6月,冯亦代与郑安娜在香港结婚,出任傧相的是戴望舒、穆丽娟夫妇和徐迟、陈松夫妇。婚后的郑安娜也发挥英文特长。负责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委托办的一本对外宣传中国抗战的刊物——《中国作家》的翻译和校对工作。后来她又参加了冀朝鼎主持的“平均基金会”,一直到香港沦陷。
1941年,冯亦代被调到重庆筹建印刷厂。“和一个英文天才结婚,不搞翻译才怪。”他利用业余时间,翻译出版了海明威的《第五纵队》、约翰·斯坦贝克的《人鼠之间》,以及托尔斯泰和伍尔夫等作家的作品。他翻译的《第五纵队》再现了海明威电报式文体,被誉为中国现代翻译的经典之作。这期间,冯亦代与沈镛、徐迟办美学出版社,在夏衍指导下组织中国业余剧社并任副社长,参加沈钧儒、李公朴等人组织的人民救国会,并在《新华日报》《中原》等报刊发表文章及翻译作品。独居重庆的冯亦代写下了日记“期待的日子”等待郑安娜到来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于是我想到娜,她是给予我生命之火的唯一的人。”“而我呢?我实在已经没有力量再来抵拒这无尽长地别离了”。1942年夏,郑安娜来到重庆,在《联合画报》做文字翻译和编辑工作,夫妇二人终于团聚。
抗战胜利后,夫妇二人返回上海。冯亦代辞去了中央印制厂的工作,任《世界晨报》总经理,该报成为政府的眼中钉,1946年年底被迫关门。上海解放的第二天早晨,冯亦代突然接到夏衍的电话,叮嘱他拿一批办公用纸和干粮去交通大学和夏衍、于伶等老友重逢,他难抑激动之情。夏衍主持上海文管会工作,决定办两个小型报纸,委派冯亦代和陈涤夷负责《大报》。
1949年7月,冯亦代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,8月出版散文集《书人书事》。他接受和乔冠华安排,到北京筹备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并任秘书长兼出版发行处处长。1961年调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机关工作。改革开放后,冯亦代进入创作高峰。组织编译《当代美国小说选》,合译《美国短篇小说集》《富人·穷人》《年轻的心》《青春的梦》等书籍,翻译剧本《松林深处》《小狐狸》《阁楼上的玩具》,出版《龙套集》《漫步纽约》《听风楼书线年,对中国知识界影响深远的《读书》创刊,冯亦代应陈瀚伯之邀,担任《读书》发起人并任副主编。著述翻译之余,冯亦代还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、中国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、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和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等职务。
1991年,郑安娜因脑溢血猝然去世。冯亦代写两万余字长文《她就是她——悼亡妻郑安娜》,回忆两人鹣鲽情深、患难与共,读之令人动容。
1993年底,冯亦代与演员黄宗英共结连理,合作出版散文集《归隐书林》《命运的分号》《多彩的故事》,一时成为文坛佳话。
冯亦代晚年多次突发脑梗,后来他在遗嘱中说:“我将笑着迎接黑的美”。2005年,冯亦代在生命册页上画上了深情又浪漫的句号,恰如诗人北岛在怀念他的长文所写:“他生活过,爱过,信仰过,失落过,写过,译过,干过几件大事。如此人生,足矣。”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本文由:金年会品牌橱窗有限公司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