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护乡村遗产,赋能乡村振兴。近日,中宣部(国家新闻出版署)主管的月刊《农家书屋》聚焦保护乡村遗产的经验做法,刊发全省六个典型案例,其中章丘保护官庄街道石匣村、文祖街道石子口村乡村遗产的两个案例同时刊发,展现了章丘在乡村遗产保护中,彰显地方特色、活化文化资源、融入现代生活、赋能乡村振兴的措施成效。
据悉,《农家书屋》杂志是由中央宣传部(国家新闻出版署)主管的综合性新闻月刊,主要是宣传各地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党中央、国务院在文化强国、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重要理论、政策和决策部署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;宣传各地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和管理模式;宣传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和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模式、典型经验;宣传各地村镇在文化旅游、产业发展、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等。
官庄街道石匣村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南部山区,面积10平方公里,是官庄南部山区的第一大村,依山傍水、风景秀丽、人杰地灵,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,先后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、省级美丽村居、省级文化生态名村。2021年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,2022年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。
近年来,官庄街道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,充分挖掘古村落资源优势,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,通过提升基础设施、改善环境面貌,发展特色产业、打造文旅品牌等,在保护传统古村落与推进乡村振兴上双向发力,让古韵乡村焕发新生机,谱写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篇章。
修复改造,走出传统村居“保护之路”。近年来,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,石匣村很多老宅破旧不堪,这些民居都是宝贵遗产,只有想办法让“活起来”,才能让文化传承“活下去”不变色。石匣村立足于“望得见青山、看得见绿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理念,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心骨作用,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帮扶资金及政策,科学规划、统筹推进,大力开展修缮保护工作,同时加大宣传号召全民加入到保护、修缮工作中来。盘活于家胡同周边空闲院落以少量现金补偿的方式村集体收回,用于打造石匣村3A级景区,改造周边环境,建成园林绿化休闲场所,既提升了人居环境,又丰富了周边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。修缮恢复老旧传统民居18处,以房屋入股方式与村集体签订合协议对修复后的民居进行出租经营,2023年申报20处传统民居,大多是典型的鲁中山区传统院落,目前10处正在修缮改造中,大部分民居用于打造民俗体验、民宿、饭店、传统手工业作坊、传统文化展示等,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。
党群齐心,走出生态宜居“美丽之路”。走进如今的石匣村,道路洁净,院落整洁,让人仿佛走进了美丽乡村的画卷。“我一出生就在这里,原来都是土屋旧路,坑坑洼洼,出去一次都很难。现在路也修好了,每天还有这么多游客到我们村来游玩。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,之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!”石匣村八十多岁的村民景大爷一说起村里的变化就打开了话匣子。谁能想到,就在六七年前,官庄南部山区最大的村落石匣村还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穷山村呢,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、人居环境治理难度大、基层矛盾纠纷多等问题日益制约着村子的发展。2018年12月,在外经商的景华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,一支有能力、想作为、敢担当的领头雁队伍开始在石匣村建立起来。自2019年起,石匣村积极响应街道党工委的号召,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。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,发动党员模范带头、群众共同参与,引导村民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村庄建设中来,提升村民参与村庄美化和环境治理意识,营造一个干净、整洁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。组织发动党员群众义务出工出力,清理堆积多年的河道垃圾,由于河道内地势陡峭,无法使用机械工具,党员群众靠着“愚公移山”的意志,清理河道3公里,齐心协力将垃圾清运出河道,还原“清泉石上流”的模样。在此基础上,持续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提升,整修河堰300多米,拆除违建150余处,改变乱搭乱建、脏乱差环境。村党支部趁热打铁,以庭院“小美”聚乡村“大美”,整体绿化5000平方米,栽植绿化苗木16000余株,石匣村面貌焕然一新,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面前。
打造品牌,走出文化旅游“融合之路”。石匣村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梆子的发源地和传承地,为了更好地展示梆子的发展历程,2019年5月“章丘梆子戏曲博物馆”一期工程的3个展厅布展完成并对外开放,几大展厅里陈列着清朝年间的戏服、剧本、道具,以供游客研学观赏,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,走出了以乡村旅游带动富民强村的新路子。
夜幕降临,村里的大戏台响起欢快的鼓点,一声声章丘梆子响彻石匣古村的每个角落,一段段忠义孝悌的故事赢得阵阵喝彩。闲暇时分,章丘梆子传承人于亮兴总会登台“喊”上几嗓子。于亮兴出生于梆腔世家,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梆子的第十代传承人。他八岁学戏,十岁登台,他对梆子的情感有敬畏、有感恩,更有将它的魅力传得更远的责任。这样的想法恰好和景华的文化振兴思路不谋而合,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,石匣村有必要也有责任让章丘梆子走出大山。
2019年8月,石匣村举办了首届“过半年”暨乡村振兴戏剧节,石匣的声音第一次顺着蜿蜒陡峭的山路、冲破山峦重重的阻隔,传到了山外的世界,“非遗+文化旅游”的有效融合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梆子焕发了新的光彩与活力。“过半年”是石匣村世代相传的习俗,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开始,全村的父老乡亲聚在一起,像过春节一样,“看大戏、吃伏羊”,热热闹闹过半年。为把传统节日发扬光大,石匣“过半年暨乡村振兴戏剧节”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,并多次承办中国戏剧文学学会“戏剧中国”颁奖活动,成为中国戏剧文学永久颁奖地,今年更是引入了村BA和乡村好时节LET’S购元素,吸引游客40余万人,石匣村走出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。
盘活资源,走出产业发展“特色之路”。午饭时间,在石匣村村民徐艳艳经营的“石匣味道”农家乐里飘出一阵阵香味,她正忙着接待一批批到来的游客。不论是传统的全羊宴、豆腐宴还是特色小吃,对她来说都是信手拈来,游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她的手艺好。“从事旅业不容易,我们这里一天接待好几拨游客,从早到晚忙得腰酸腿疼。”虽然累,但徐艳艳满脸的笑意里透着知足。“以前我家仅靠种植12亩地维持生活,收入并不可观。现在我在村里开了农家乐,旅游旺季每天游客都满满的。”徐艳艳此前从未想过有一天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。截至目前,石匣村已有4家农家乐投入运营,年累计接待游客3500余人次,户均收入达8万余元。
石匣村立足丰富自然资源优势和章丘梆子等文化IP,以“党建引领+农文旅融合”的方式,将自然景观、村落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串联起来,不断升级配套服务设施,以富民增收为目标,大力发展农村产业。积极引进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,成立文旅公司、农产品开发公司,组织、吸纳全村群众合作化经营。山东康特农产品有限公司在石匣村承包荒山3000亩,建设石匣野菜基地、黑猪养殖基地,使得千亩荒山变身生态农业基地,让这片土地重新“活”起来,不仅使沉寂的荒山“产金生银”,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增收。与济南市南山一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小米杂粮种植基地,建设标准化大型生产加工车间,延长产业链,提升附加值,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增收、群众致富。建成章丘梆子非遗文化产业园,成为研学基地,农村特产、农家菜馆相继走红,古老的小山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实现了华丽嬗变。
走进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,仿佛一下子依稀看到了以前老人们在生活的场景。在这里,全村的房屋依山而建,高低错落,古街古巷,石头墙、茅草顶、小巷蜿蜒,石磨、石板、石瓮,一切仿佛都与“石”有关。再往深处,齐长城、锦阳关、齐鲁古道、烽火台、古山寨等众多历史遗迹,置身其中,仿佛穿越千年。
石子口村位于章丘的最南端,隔齐长城,与莱芜搭界,三面环山,全村共有206户、656人,是国家级传统村落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山东省森林村居。近年来,石子口村以活化传统村落为抓手,深入挖掘村落文化价值、资源环境禀赋,注重传承村落文化,延续村落空间特色,以特色文旅产业提升村民生活水平,促进乡村产业发展,使传统村落良性循环发展。
传承保护,传统村落“留下来”。地处山坳的石子口村,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完整、传统街巷风貌保留较好,传统民居院落数量众多、村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,具有重要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。石子口村村落虽小,却在2022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
为有效保护传统村落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石子口村坚持以保护为主,因地制宜,全方位保留传统村落原貌。“点”上修复保住“型”。石子口村以保护石子口原生态风貌为重点,重点针对村内世界级文化遗产齐长城、古山寨等具有历史、文化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,先后争取财政资金400余万元实施修复,在保护的前提下成为了石子口村最具观赏性的旅游景点。“线”上保护留住“人”。编制石子口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,成立“石子口村保护委员会”,对村内有价值的古民居建筑、历史遗存明确专人负责,完善村史档案馆,全面改善老村基础设施与共服务设施,留住老村原住村民;大力开展村落历史与文化宣传教育,唤起年轻村民对老村保护的热情。“面”上提升守住“魂”。以美丽乡村环境优化提升长效机制为载体,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全力提升综合环境,整治河道600米,铺设排水管路1400米,建设绿化长廊1200米,改善村庄环境,森林覆盖率达80%以上,石子口村建设成为具有齐长城区域文化特色突出、历史古迹风貌完整的具有浓厚乡村记忆的村庄。
深入挖掘,老屋复苏“活过来”。2018年以前,石子口村还是典型的穷村弱村,村民要么外出打工,要么务农种粮,村级发展止步不前,集体收入几乎为零,许多村民搬到城区居住。对于所有石子口村村民来说,村落成为了回不去的乡愁。石头房、石头路,山也美、树也绿,就是挣不到钱。改变石子口村的是2018年济南市对石子口村传统民居修缮和环境提升工程,让石子口村民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新希望。
环境提升后,石子口村以独特的“石头”特色吸引了济南时养山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,投资5000万元流转全村40余户传统房屋,在保护的前提下修旧如旧,发展高端民宿,不仅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,也为石子口村打开了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大门。
通过讲好“齐风石韵”故事,石子口走出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。现在游客来了石子口,就想爬爬山、看看齐长城,坐着“齐鲁跨国小火车”,走走两千多年的齐鲁古道。村子里一处处古老的石头房子焕发生机,闲置的仓库等也被改成了石洞咖啡屋、石洞KTV等,民宿院内泉水喷涌、石街巷山水潺潺,夜望星空,昼游山景,其乐无穷;通过连续举办齐长城文化艺术节,每年到小山村游玩的游客能达到10万人以上,一到周末和节假日,民宿入住率一直是100%,已经成为小山村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2022年村集体收入突破60万元。
文化守护,乡愁记忆“传下去”。“活化”传统村落,并不只是村民当下生活的改善,还在于文化根脉的守护、文明基因的传承。
在村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,从凌晨四五点起床到坡里采摘新鲜的蔬菜水果,到附近的集市售卖,这是他们延续的习惯,是刻在骨子里的农村文化记忆。为延续这种文化记忆,石子口村在村头口建设山货一条街,村里的大爷大妈,每天都会将山里长的“宝贝”摆上地摊,供游客们挑选,这里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网红集市”。除此之外,石子口村每年丰收时节,还会举办“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”“齐长城文化艺术节”等节庆活动,吸引各地的表演爱好者开展传统文化演出,欢度传统节日。
同时,为保护好传统村落环境,石子口村还建立了巾帼宣讲队、五老议事队、文化演出队、爱心接力队、先锋突击队“五支队伍”,利用自身资源,开展“文明石子口、礼仪我先行”“善待自然、惠及你我”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,当前志愿者队伍已壮大到100余人,每年义务开展志愿服务40余次,引领群众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在保护传统村落中彰显社会正能量,石子口村真正实现了村庄从“富起来”“美起来”到“强起来” 的转变。金年会app,
本文由:金年会品牌橱窗有限公司提供